誰挺學運就等失業 胡幼偉:老闆絕不會用反體制的學生
http://www.ettoday.net/news/20140407/343449.htm?from=fb_share_mobile
結果這種招式又出現了
企業主管不會用曾參與學運的學生,既然如此企業主管怎麼不在徵才訊息上補一下「面試條件:不曾參與學運」,讓記者有點東西可以報一下?
雖然我平常很賭爛廢物企業主(我是說廢物企業主,不是廢物的企業主當然不在此項),但這時候不得不說幾句話,明明也有企業及公司支持學運,而這樣的發言卻在偷渡「所有的企業主都不會晉用曾參與學運的人」的意涵,說穿了就是在威脅正在參與學運以其猶豫是否要表態的大眾。
這種又再度回到了長久下來的慣用技倆,當權者擁有權力處理問題,
但這個問題可能會影響到企業及人民,當權者應該謹慎思考必須透過怎樣的方式,才能將對兩者的影響縮小,然而當權者卻不這麼做,而是把問題丟給了相較之下會受到影響的企業及會受到影響但無權力的人民身上。服貿議題最終還是要回到政府手上,政府卻把它丟給了企業及大眾。
就算我們照他的意涵當作所有的企業及公司都把「是否參與學運做為非常重要的因素,而曾參與過的經歷是優先考量刪除的」(雖然這已經根本不可能了,畢竟小弟我周遭也是有不少自行創業的人根本不這麼認為),這才真正令人憂心,姑且不說這有沒有違反勞基法,如果企業高階主管抱著這樣的想法,那就能猜想,原來「極力榨取、剝削勞工的剩餘價值,是公司賺錢的最高法則」這樣的概念依然根深蒂固,企業主管看這些學生看到的是「無法輕易的榨取及剝削」,而不是「許多條理分明的解析及創意的呈現」,如果全臺灣的企業主管是這樣,那臺灣還有甚麼未來可言?
從小到大的教育告訴我們,「當錯誤發生時,應該先反省自己,而不是去怪別人」,如今這些「根本不知道實際有多少」的企業高階主管在公司遇到了困難,而導至員工反彈時,居然不是檢討公司經營是否出了問題,而是檢討員工怎麼可以不聽話,那我們過去的教育又要怎麼面對我們。
留言列表